如果把模具設計當做打怪升級的話,這幾個關,是你的必經之路,任何人都無法跳過的。
第一,軟件關
第二,加工知識、工藝關
第三,模具結構關
第四,注塑等周邊知識關
1、軟件關
這可以說是基本關,你可以只懂一點點模具,你學會軟件了,也能去出出圖,當個助理,但對于設計的人來說,會與過關,是兩碼事。
據多年的行業經驗觀察,決定設計水平的,除了專業知識,軟件的熟練度占有很大的地位,所謂的熟練,并不只是會用,操作熟練,這還停留在基礎階段。
說對軟件熟練,是指對命令理解的深度。真正的高手,并不是會多少個命令,會多少個命令那只是軟件研究員。越是設計高手,用的命令就越有限。
拿UG來說,真正畫圖的時候,用的命令,只不過是UG總命令的九牛一毛。有很多命令是不用的,不用,不是不會用,而是只用更優的命令,而其它,只是替補。
拿替換來舉例,一個替換命令,可以搞定UG中很多的填補,加減。要用好它,你必須知道替換的原理,什么時候是可以,什么時候是不行的。
例如要把R角去除,怎么做?有人說,刪除面就行了。沒錯,第一反應也是刪除面,那如果刪除面辦不到呢?出現這情況后,你第一反應是什么?這時,可能不同的人,有不同的做法,可以用偏置面,也可以用簡化面,甚至還可做個實體減掉再替換,等等。這些做法,哪一個步驟最少?步驟越少,是不是代表著越快呢?其實,這里,只需要一個替換就能搞定。
把R面,替換到斜面,再把兩側的R面,替換到兩側的斜面即可。理論上,這樣可以出來了吧,但,實際情況呢?看到沒,那里報警了,啥原因?替換的原理,是把我們選擇的目標面,做平我們指定的面,在這個過程中,它周圍相關的面必須要延伸或縮短,才能形成新的面,在這個過程中,由于公差,或者面的質量,或者與旁邊的孔或其它特征有干涉直接難以成型時,就不能生成新的面了。至于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這個問題時,工作中,很難有這么多時間去研究清楚。我們一般是直接選其它方法來完成。比如,我長一塊體出來,合并起來后,再替換,就可以了。。什么叫軟件的熟練度,就是你必須有這么一個過程,第一選擇是刪除面,刪除面能搞定,絕不用其它命令,刪除面不行時,咱們用替換,如果替換可以,這個,只需要執行3次替換命就行可以了,替換不行,再換另一方法。
有人說,那你這樣不是更慢了,如果直接用第三種方法,豈不是更快。這只是你知道結果后的想法,如果,這三種方法,都能搞定,擺在你面前,你選哪一個?如果分型面上的曲面,質量不行的話,你第三種方法仍然是搞不出來的,這時,你又怎么辦呢?實際情況可能比這更復雜。
軟件的熟練度,對設計的直接影響是,你在設計的過程中,只需要去想結構怎么做,分型從哪里拆,就不用去考慮用什么命令才能做出來,什么命令做出來質量會更好。少了這些思考,你是不是不自覺地就快了?
真正熟練軟件,這些是不用思考的,做到那里,用什么命令,條件反射就自然出來了。哪里還需要去想。模具上來來回回的地方都差不多,所以,用到的命令和方法也雷同。
2、加工知識、工藝關
這個為啥是排到第2關呢?基礎的結構,很容易明白,比如簡單的滑塊斜頂你會做了,你也可以設計很多模具了。
加工知識和工藝的了解在哪方面呢?你必須知道哪種加工方式精度較高,各加工方式,成本是怎么樣的,哪種快,哪種慢?當某一零件,有好幾種加工方式可選擇時,選擇哪種加工方式是最適合的。
某些奇特的零件,可能要好幾種加工方式綜合才能加工出來,在設計的時候就要想好,各位置的加工先后順序,再根據順序,做好零件的加工工藝,比如,取數位,校表位,裝夾位等。
設計出來的東西,鉗工拿到手里,他的第一反應是,怎么加工?如果,他不知道怎么加工時,他反問你,你自己也不清楚,是不是很尷尬。就算他自己知道怎么加工,要故意刁難一下你,要問你,你能回答嗎?如何提高在公司的地位?讓別人問不倒你就行。話雖這么說,這個怎么去提高呢?去加工部門多轉轉就行了。
3、模具結構關
前兩關過了,你基本上做事也能順利了,碰到復雜結構的模具,結構有老大給你定,自己只要配合畫就行了,這樣,也能順利工作。但,永遠都要別人給你定結構嗎?自己如何產生思維呢?結構,是個系統工程,現在網絡發達,很多人手里都有很多資料,但,真正去看的有多少?多數人都是讓資料睡覺的,也不是不愿意看,是看不下去,看來看去,自己也不會用。什么原因造成的?這就是我說的思維框架。如果你腦中沒有這樣的框架,你是不能可自己思考結構和可行性的。如何搭建呢?要么,靠自己多做,有這么一個平臺,啥樣結構的模具都有,你多做每一種都做過,你自然就會了。簡單吧?這首先需要這么一個平臺,還需要大量的時間。這平臺,好像不太好找。更別提時間了。
還有一種方法,找個真正牛B的老師,對你系統性的訓練。
4、注塑等周邊知識關
注塑,和試模等對模具設計的影響非常大,這個不可忽略,特別是試模時,可以發現很多設計之初難以考慮到的問題。
一個設計方案的成熟與否,這一塊占了很大的因素,如果把軟件功底,加工知識,等理解為術的話,模具制造出來的實用性就是道。我們所做的一切,都是為實用性服務的。
實用性表現在哪里?不就是產品好不好注塑,有沒其它缺陷,頂出容易不,好不好取產品,生產周期咋樣?這一塊怎么提高呢?如果讓一個設計的很了解注塑,那不現實,注塑這門學問非常大。但起碼的基礎知識是要了解的,常見的一些產品缺陷產生的原因,如何去解決。
多去試模,會有很大的幫助,在試模現場碰到問題并解決,能提高一個人的綜合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