針對汽車外覆蓋件中側圍外板制件, 在修邊工序中, 從模具結構、 工藝要求進行了分析, 得出頂邊梁正修在模具穩定性和模具保養上具有明顯的優勢, 可為其它車型側圍的模具結構設計提供有益借鑒。
關鍵詞:側圍;修邊;模具結構;工藝
1 引言
隨著我國汽車行業快速發展, 車企的競爭越來越激烈, 成本的控制也是各個車企采取的有效手段。因此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, 各個環節采取降本策略。在制造環節中, 沖壓汽車覆蓋件的模具成本中占有一定比。設計簡便的模具能降低制造成本、降低量產期的維修保養成本。現以某轎車的側圍為例, 從頂邊梁 (見圖1) 正修與側修的模具結構差異、正修邊的工藝進行分析。
圖1 側圍制件圖
2 修邊工序模具基本結構
2.1 修邊工序定義
一個制件的成形, 一般需要4個工序:拉伸、 修邊、翻遍、 沖孔, 修邊工序是把拉伸成形后板件 (見圖2) 修剪廢料區域的過程 (見圖3) 。
圖2 拉伸成形后外形
圖3 修邊后外形
2.2 修邊工序模具組成
修邊模結構一般由下模、 上模、 壓料板構成, 如圖4、 圖5、 圖6所示。下模、 上模都安裝修邊刀;壓料板是裝配在上模, 其目的是壓住板件, 使得修邊過程不會產生毛刺、 變形, 如圖7所示。
圖4 側圍修邊工序下模
圖5 側圍修邊工序上模
圖6 側圍修邊工序壓料板
圖7 修邊斷面圖
3 正修邊與側修邊的結構差異
3.1 正修邊
關于側圍頂邊梁正修邊, 修邊刀固定在上模, 修剪的方向與機臺沖壓方向一致, 日系車企 (本田、 豐田) 多采用此結構, 其結構簡單。正修邊的條件是:修邊角度θ<15° (修邊角度即是制件修邊位置的形狀與水平角度的夾角) 。圖8所示的是某車型實際修邊角度θ=5°, 這樣在修邊過程刃口不容易崩, 減少毛刺產生, 而且能縮短廢料排放通道, 切完的廢料直接滑出模具外。
圖8 斷面A-頂邊梁正修結構
a — —上模頂邊梁部位 b — —斷面結構
3.2 側修邊
如果正修邊角度>15°, 則需要設計側修斜楔CAM, 使得滿足修邊角度要求, 如圖9所示。
圖9 斷面B-頂邊梁側修結構
a — —上模頂邊梁部位 b — —斷面結構
斜楔是掛在上模, 上模往下運動時, 與下模的驅動導板接觸實現修邊動作。在此過程, 斜楔不是固定式, 導板滑動存在滑動間隙 (約0.05mm) , 因此斜楔的穩定性不如正修邊結構, 板件容易出現毛刺, 且廢料通道呈 “L” 形, 不利于廢料的排出。
4 側圍頂邊梁正修邊的工藝要求
若要實現正修邊, 則修邊角度θ<15°, 有些車型側圍頂邊梁部位的角度滿足不了此要求, 會在拉伸成形時角度攤開, 如圖10所示, 做成小平面。
圖10 正修邊制件與拉伸數模斷面圖
但攤開的前提滿足以下兩點:
(1) 拉伸工序成形時不能出現開裂或者暗裂, 即通過CAE分析確保板厚的減薄率<25% (基準值) , 特別是頂邊梁內側的A柱、 B柱、 C柱 (見圖11) , 通過某車型側圍頂邊梁采用正修邊的實際CAE分析減薄率結果如表1所示。
圖11 頂邊梁內側減薄率
(2) 拉伸、 修邊、 翻遍工序的制件沖壓擺角設置合理。由于制件的造型已定型, 在成形上取最優的擺角, 使得拉伸成形不開裂、 修邊工序的修邊角度滿足15°以內, 翻遍工序頂邊梁的法蘭不出現起皺等。
基于上述條件, 某車型的側圍的實際制件沖壓擺角如圖12、 圖13、 圖14所示。
圖12 拉伸工序擺角
圖13 修邊工序擺角
圖14 翻遍工序擺角
5 結束語
通過側圍頂邊梁正修與側修的模具結構差異以及正修的工藝分析, 正修邊模具結構簡單, 降低模具制造成本, 減少修邊刃口的崩刃, 有利于廢料排出, 降低模具的生產故障率, 減少模具的保養成本。